教师频道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育科研 >

地理校级赛课教学反思

发布:2018-06-04 / 点击:次 / 来源:地理组王晓惠
  紧张而又充实的推优课进行周结束了。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赛课,我认为这是到枫杨三个多月以来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从比赛前的焦灼到现在的释然,我觉得我成长了很多。
  
  关于本次公开课,我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首先,总体来说,这节课大致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在各个环节设置课堂检测,及时锻炼了学生对方向判定的能力和比例尺的计算能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实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解答,师生思维得到和谐碰撞与共振。但是本节课还是有一些不足,需要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第一,没有把握好课堂时间。在之前的磨课中,不断的修改课堂流程,导致最后“定稿”,已经是赛课的前一天。在最后一次磨课中,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主预习,课上计算比例尺时间有些长,使得一整节课的时间刚刚好,因此,我错误的认为我设计的课堂时间分配是合理的。而我没有预设到,其实学生在平时上课和公开课上的状态是不同的,在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都是高度集中,在讨论环节和计算环节,不会浪费时间,所以实际上时间应该相对更宽裕。加上我在赛课当天,没有让学生课前三分钟预习,直接讲课,又增加了课堂时间。另外,上节数学课的超时,也给我带来了心理压力,因为本节课最后的综合检测是整堂课的总结,绝对不能慌,所以在课堂开始,就有意提高讲课速度,导致一些设问被我临场删除。其实,就像李主任所说,这些都根源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足。在后面我发现时间超出时候,应该临时积极做出反应,让学生复习知识或者完成书上探究题。这个时间的错误,是我本次公开课最遗憾的地方。但是,这也给我一个警示——认识到公开课与平时课的不同,认识到我应该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它,认真到每一个字,每一分钟都要仔细斟酌。
  
  第二,课堂导入的驱动力不够,结尾处有待升华。关于课堂导入应该让学生自己从有趣的地图中说出发现了哪些信息,孩子们的想法总是最新颖的,他们有时候的发现能力使老师惊叹。导入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两幅有趣的地图让孩子们感受到每一幅地图都会给我们很多信息,所以应该给学生自己从图上挖掘信息的时间。另外,在最后多出来的几分钟,我完全可以做出临时决定,给学生讲如何在野外或者在生活中,利用太阳进行方向的测定。这样,就体现了王校长所说的增强了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成为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第三,就像侯校长所言,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心中有我,眼中有人”。会正确的解读文本,准确的设定教学目标, 对每个教学环节心中有数。关于解读文本、设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我觉得本节课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没有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准确的预设。在每一节课上,每一分钟进行到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当进行到课堂小结环节时,我已经发现时间较充裕,但还是按照原来计划进行。侯校长在后来的总结中,说到了这个小结的作用,是为了复习整节课,为后来的综合检测做铺垫。这个小结,我确实是出于这个目的设置的,但是小结过于简单。按照侯校长所言,在小结环节询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疑问?这个设问我磨课的最后一节是有的。但是询问之后,学生没有举手示意,所以在公开课上我就没有进行设问。后来我想了想,其实这个设问很有必要,我不能以一个班的情况去判定所有同学的掌握程度,我所面对的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都是有差异的个体。如果有同学举手说出他的疑问,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解答,一方面给该学生解答了疑问,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学生有给别人讲解知识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所以,“眼中有人”并不是有某些人和某个班,我们要 做到“眼中有所有人”,我们所要关注的不只是某些人,某个班,而是所教的所有学生。
  
  除了关于这次讲课的反思,通过听王校长、侯校长、李主任和评委们对于我们教学的建议,我对教学,对如何上好一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王校长总是从一定的高度给我们讲解他对教学的一些理解,比如探究问题的设问是否有价值、问题的层次化、课堂导入的驱动力、各学科的相互借鉴、教学结构的优化等。而侯校长总是非常细致的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并且不是针对个体而是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及时询问学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中,关于基于学生认知程度把握课堂起点多的问题,让我对教学的深度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层次。每次听侯校长评课都是一种享受。而李主任更侧重于教我们怎么做一位好老师,以爱的感化,教我们怎样做人。从他们给我的建议中,我体会到学校对让我们成为教学技能与仁爱之心并存的教师的期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争取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预设设问或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第二,注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注重地理思维的培养,最主要的还是读图能力的培养;第三,切实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和作业反馈积极做出进度和讲授内容的调整。
  
  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有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是主角,教师做引导,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考试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就是有效的课堂。这是一种教学实践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承受多少,就成长多少。在准备和进行赛课焦灼的两星期里,我成长了很多。我感悟到这世间的任何事,我们所认为的“困难”或“挑战”,都抵不过“认真”二字。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所有事,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所有事,以追求完美的标准去对待所有事。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乘着这次比赛的东风,认识问题,改进问题,对今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合理的规划,成长为有风格和有深度的优秀地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