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别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特别关注 >

在关键时刻慢下来:一次校级展示课的总结

发布:2020-11-13 / 点击:次 / 来源:

\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形成有这样一些习惯:

  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了解学习效果就着急推进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得出预设答案,教师就迫不及待的进行引导;心里只有自己的教案,眼里却没有学生,只有热闹的过程却无实质的效果。

  这样一些习惯的结果就是:快而无效;完而未成。

  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中要学会“在关键的时刻慢下来”。

  这种“慢”不是拖拉和冗长,不是盲目给时间,而是一种有节奏的“慢”,是一种有层次的“慢”,也是一种有生长的“慢”。

  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慢”应该是一种必然。

  因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人对教学的内容是有不同理解的,发展这种理解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我们课堂最终要指向学生能力的提升,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经历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检验和补救,检验和补救是需要时间的。

  当我们的课堂开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接受不同的理解和思想,引导学生走向更加高级的理解;当我们的课堂开始关注学生的参与,给与学生展示、交流、评价、总结、修正的机会;当我们的课堂开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关注目标的达成效果。

  这时,我们的课堂就会有这种“慢”的状态。

\

教师体会

\

权春秋老师

  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困惑的地方。学生错误之处要停下来,慢下来,这正是教师要引导的地方,是我们该讲,细讲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所得,学生的学习效益才会提高,我们的课堂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堂。如果仓促一带而过,教师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学生什么也没学到,能力没有得到丝毫的锻炼和提升。

\

金瑞芳老师

  在课堂的进行中,我内心一直有一个主线,要把提前设计的环节进行完,所以每一块内容我都卡有时间。讲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后,我没有让学生用刚刚学的概念去识别哪些函数是反比例函数,而是直接问学生反比例函数还有哪些其他形式,这样的设计就有点突兀了。班里一些上过预科的同学立马有了答案,我提问了两个举手的同学起来说,刚好都是对的,这样一来,其他同学都默认自己会了。其实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我反思后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检测题当中识别,发现有一些函数的形式和定义中给的一般形式不一样,但他们也是反比例函数,进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所有形式。这种处理方式,既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更符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

王慧静老师

  四十分钟的课堂,怎么样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慢下来,其实是需要课前的认真研读教材和大纲,把握好一节课的重难点,并在设计本节课框架时,敢于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所有活动的设计,都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势必需要大刀阔斧的砍掉一些繁文缛节,给重点难点的突破砍出时间,给学生的思考砍出时间,做到这些,也才能激发出学生的逻辑,也才会在关键时刻慢下来。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很多环节都可以再重新设计,视频的时间可以再缩减,简单的细节内容可以再舍弃,而在让学生寻找文字和事实来支撑“a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这一点上,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

\

王 丹老师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是重环节的完成?还是重学生的实际达成?现在,我的选择是,宁愿环节留有遗憾,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步都走的扎实。因为,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演出,而是学生的主场操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所设置的问题,是一味的追求梯度和难度,还是要深入考虑学情后确定适切的教育目标?现在,我的感悟是,没有深入的学情把握和准确的目标设定而片面追求课堂环节的花样,只会是让孩子们眼花缭乱之后的无所收获。

总结展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唤醒、知识的体验,这些都是万万急不来的。

  慢下来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是人性化的课堂。让课堂慢下来,教师应该有所行动。

  本学期的展示课,有进步也有遗憾,但无论是什么,认真经历了就是成长。

  任何教师都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就能够成为“名师”,但是也许通过一节课的准备会逐渐探寻出成为“名师”的路径——勇敢展示、主动思考、积极总结。

  希望在未来的课堂中,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精准的设计、越来越从容的掌控、越来越有效的达成,以及相伴生的越来越明显的学生思维的生长。

  高效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