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频道
心理沟通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频道 > 心理沟通 >

孩子之间为啥会发生矛盾?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如何面对?

发布:2018-01-23 / 点击:次 / 来源:

  一些孩子一进入中学,其个性上通常会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这种想法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如果他们这个时候再遇到一个哪怕很小的外界刺激,其情绪便会马上变得强烈而狂暴,大声咆哮、恶语相向,甚至动手动脚,并且心里会感觉到自己遭受到了天大的挫折和委屈:“为什么我总是受别人欺负?!”——孩子间正常的交往就这样演变成孩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了。对此,有些家长和老师特别是家长往往十分困惑:孩子为啥会这样?管还是不管?怎么管?

\

  其实,孩子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首先是自我意识高涨。比如,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就是一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而这一意识就很容易使得其个性出现暂时的不平衡。

  其次是情绪的不稳定性。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也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同样一个刺激,成人觉得无关紧要,但是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还有,就是对良好同伴关系的渴望。进入中学后,初中生将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关系密切的朋友。初中生的朋友关系对于发展他们的各种心理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察到。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更好地发展各种社会性能力。 所以,初中生之间的很多矛盾也就是因为他们怕没有朋友、怕失去朋友而发生的。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的不稳定性,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所以孩子们之间产生同伴矛盾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学校和老师怎么处理呢?
枫杨外国语学校致力于培养出成绩和能力兼具的学生。学校的目标不仅仅是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量,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学校和老师绝不会不闻不问,而是会将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因为透过矛盾可以看到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然后学校将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提升相应能力,以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发生。
        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及时帮一把。这个“帮”更多的体现是在了解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指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不是“帮”孩子处理事情,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这样,既能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又能给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
所以,学校处理学生矛盾时,不仅仅是在处理事件,更是在给予学生发展指导。
 \
       当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教孩子怎么还手、怎么报复,其次也不能不闻不问。而应与学校和老师的处理原则保持一致,即:在了解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指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相反,如果家长的行事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产生“异变”。家长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当然,如果孩子之间问题严重,建议家长可以找老师,通过学校去解决问题。
还可能有一种情况:有时孩子之间矛盾冲突发生以后,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了逃避家长的批评斥责,会在向家长叙述的过程中,只强调别人的过错,而回避自己的问题。
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面把握情况,要通过和老师以及孩子的同学的交流,掌握事实依据;二是要和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的危害及后果,产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三是理解和支持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班级)所采取的特殊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四是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转变他们偏激的认识,化解他们极端的做法;五是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避免伤害矛盾冲突的各方。不能偏听偏信,推脱责任,把责任一味地推到矛盾的另一方身上。
 \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不是这个碰了那个,就是那个撩了这个,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

  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最好不要无端地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指责别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影响孩子与同学的交往。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还会遇到很多人际矛盾,我们不可能替他解决一生中所有的冲突和矛盾。盲目、冲动地替孩子解决一次同学摩擦,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会不知所措。所以,正确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尊重生命、尊重规律。

  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智慧地进行因势利导,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结合,化弊为利,孩子们完全可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