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别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特别关注 >

成长在且行且思的路上——青年教师赛课反思

发布:2019-12-23 / 点击:次 / 来源:

  青年教师赛课是东枫教师发展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科组建设和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重要载体。

  青年教师赛课赛的是什么?赛的不仅仅是一节课,赛的结果也不能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赛课赛的是青年老师对学校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赛的是学科组集体备课的质量和组内的凝聚力。

  这一定位的实质是把青年教师赛课设定为了一种学习、交流、分享课。它一方面凸显出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的理念与要求,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青年教师在课堂方面独有的活力与探索力。教师成长无止境,在共享中进步一直是我校倡导的教研合作方式。

  对此,作为亲历者的主讲教师更有发言权。

 

探索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郭闪

\

  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倍感荣幸,通过这次赛课,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我要由衷的感谢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不断成长的平台,感谢语文组全体同仁热情诚恳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教务处老师们百忙之中给予的多方面的支持。

  我的授课内容是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我确立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抓住作者对典型事物的描写,感受到昆明雨季独有的美,体悟作者对昆明特殊的情感;二是通过群文阅读,概括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

  主要的教学环节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寻美景”,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挖掘文本中所展现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风俗美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其次,以标注朗读符号和关注标点符号为抓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得“有感情的朗读”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从而进一步落实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第二个板块是“悟真情”,在前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导入“背景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明在汪曾祺人生道路上的特殊意义,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不难领会作者想念的不仅是昆明的雨,想念的更是昆明朴素的民风、淳朴的人情和那里闲适、悠然、恬淡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与提升。

  第三个板块是“赏群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有二:其一,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如果让学生仅仅通过《昆明的雨》这一篇自读课文,就对汪曾祺的散文能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感知和定位,很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该环节我通过“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发现它们在语言表达和内容情感上的共同点。其二,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如果学生只领会到了“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留恋和怀念”,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同学们通过群文阅读更深一层的领会到汪曾祺笔下平凡生活的诗意与美好,并能用同样的眼光观照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演绎美好。

  第四个板块是“谈感悟”,让学生选取文中的意象,仿写一节小诗,谈谈对“生活之美”的理解,作为课堂检测,该环节包含了对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多方面能力的考察。

  虽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备课,但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让我清晰的看到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努力的方向,正所谓“教学相长”,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修行,我永远在路上!

 

思维连贯性的教学探究

——贾钡

\

  从鼓起勇气报名青年教师赛课,到收到比赛通知,感觉像做梦一样。很开心能有赛课锻炼的机会,同时更感到压力和紧张。无论结果如何,我知道这次比赛一定会带给我很多磨练和成长。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感悟。

  1、备学生备教材

  我赛课的选题是八年级物理《§5.4眼睛和眼镜》,这一节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七年级生物学习中对眼球的构造和近视远视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学情本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着手,以眼球的结构为引入。在授课中也结合学生生活中不良用眼习惯,归结近视的成因,再联系生活谈谈如何保护眼睛。

  2、重视思维的连贯性

  最开始的设计是讲完近视眼的成因验证,最后再讲远视。后来在磨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会很难衔接,结构上也显得前重后轻。后来我调整课程环节,近视远视讲完一起验证,顺应学生的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环节也更流畅。

  3、重难点花时间突破

  本节课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水透镜”是学生未接触过的演示器材,教师在介绍时需要再慢一些,并且联系已学的凸透镜的汇聚能力来分析眼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这也是我这次赛课最大的收获之一。

  4、重视细节

  教案的每个环节,课件的每一页,教师的每句话每个板书都是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素养。除此之外更应重视学生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教师抛出有价值的疑问后能予以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同时还能给到恰当的建议。在赛课中细节之处暴露的瑕疵都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的课堂是“青”涩的,如果今后的每一节课都能像赛课一样精益求精,我想青青小草一定能快速长大!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有层次有逻辑递进的教学

——马贝贝

\

  一.感谢我们的团队

  首先,感谢学校给青年老师提供了一个赛课的平台,经过这次赛课,我真的收获了很多;然后,感谢数学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真的是仅仅一个人闭门造车,那么我的视野不会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而且每次与组内老师讨论交流时都会有新的收获和灵感,每一位老师都会认真的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好的想法。

  二.通过这次赛课,我的收获

  1.设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根据卢臻老师在学习目标的培训,首先要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要想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第一,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检测性;第二,一定要结合课标要求和参考教参的目标设立一个官方的学习目标。第三,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进一步设立第三能力上的目标。第四,根据课改要求,设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突出思维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

  所谓思悟,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悟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突出学习的本质,瞄准学习的核心要素和关键要素,让学生经历思的机会,思的状态,思的经历和思的习惯,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学生直接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著名的教育学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于我的启发也非常的大,所以也决定了这次赛课的教学模式设立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因。探究式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进展都是由学生来进展的,并且突出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到创新发现到解决问题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4.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品德教育不是老师三言两语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合适的契机进行德育。比如老师的言传身教,在课堂中的引导等。

  三.总结

  这次的赛课对我的冲击很大,尤其是从中学到的东西,我也会尽力落实到以后的教学中。

  

在学习、积累、反思中成长

——张文利

\

  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校内赛课又来到了,这也是我第二次站上赛课的讲台,相比于去年的紧张心情,今年则是抱着积累经验和反思课堂的目标。校内赛课是学校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能手搭建的锻炼平台。课堂教学是教师业务能力最集中的体现,而赛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引领教师们聚焦课堂、研究学生、讲究教法,是要通过“赛”来相互切磋和交流,集大家智慧为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能的历练,更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过去一年多英语教学过程中自我成长的报告。回首从开始准备到磨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内心无比充实和欣慰,日夜的努力奋战,不断的打磨修改,如今都已成为最宝贵的经验。

  一堂课仅仅短短四十分钟,却是课前几周精心的准备,是整个备课组老师智慧的结晶,是自己不断反思和修改的果实。本次授课内容为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食品制作过程”这一话题展开,语言目标是能够学会描述事件进行的步骤过程和遵照说明指示做事。阅读文本主要介绍了美国的感恩节文化和制作感恩节代表饮食火鸡的过程。由于文本难度较低,为符合A班学情进行了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恩节的历史来源,在生活中做到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复述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谈论食物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练习描述过程和指示语的重点句型,进一步加强祈使句的训练。通过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制作班级感恩节晚餐,不仅可以加深师生情谊,提升英语语言素养,也能帮助学生锻炼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于去年赛课,自己取得进步的方面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训练方式多样。整个教学过程有情景、有情节,富有整体感。同时,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第二,对教材的理解与文本分析能力明显增强。一堂优质课的背后一定是对教材的反复挖掘,对目标的精准定位以及对重难点的清晰解读。对于教材的反复挖掘、目标定位以及教学设计好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必须有仔细的探究、思索和设计。第三,正确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我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展示活动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第四,更加注重课堂细节。教学是一项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大到板书的设计、指令的清晰,小到PPT上字体、字号的安排,背景颜色的搭配,认真对待每一处细节,不单是个人教学能力的改善,更是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但一节真实的课堂一定是有遗憾的课堂,通过教研组长和西枫杨老教师的评课与探讨,本次赛课也有几个不足有待改善。第一,阅读课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避免让英语公开课走入做秀课的误区。相比于活动形式热闹的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学生真正通过“读”的输入达到“说”的输出。第二,课文内容虽为感恩节,但是我们可以在最后的活动引导学生回到中国文化,教授学生用英语来讲中国故事,这也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第三,公开课一定要关注新词汇的教学,这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毫无疑问,每一个经历过赛课的老师都知道,每一次赛课都会耗尽很多体力,杀掉无数脑细胞,但是在这些辛苦之后,换来的却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一次可贵的成长。我十分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年轻教师一次这样的机会,给我们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来学习和展示自己,更加感谢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无私的付出。感谢你们毫无保留地跟我分享,感谢你们在繁忙中还能耐心地给我建议,感谢你们至始至终的陪伴和鼓励。青年教师要在教学上沉下心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问、多看、多思、多悟,方能在日益繁盛的教学大观园里找到一位之地。

  

在反思中前行

——王富康

\

  学校举行的2019年教师讲课比赛刚刚结束,自己有幸通过了选拔,成为了一名参赛选手,通过讲课比赛让我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总体来说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其实赛课并不只是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要集结一个教研组,一个团队的智慧。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组里的各位老师都倾囊相助,牺牲自己的时间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尤其是刘瑞老师,精确的指导,为我的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还有杨培培老师和王珊珊老师为给我很多意见,为我指点迷津。俗话说,“当局者迷”。自己上课的缺点自己很难发现,有必要走出自己的课堂,一方面“走出去”——走进别人的课堂取经;另一方面“请进来”——欢迎同行听自己的课,提出宝贵意见。

  二、备课不只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一般对教材比较熟悉,不过一堂好课似乎更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综合情况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师生良好的课堂互动。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效率、效果显著提高。对于英语课程而言,特别是现在的处于初二的转型阶段,对于学生们而言,课堂多媒体的应用,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形式新颖,跟课堂的主题也很契合。

  四、备课要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出发点。在一次又一次的备课磨课过程中,课堂环节不断地成熟,课堂的环节也越来越紧密,虽然最后的呈现也相当的成功,但却并没有最大限度开发这堂课的价值。归其原因,还是对学生的学情的把握不准确,导致了自己把教学目标制定的相对较低,并没有在情感上和思维上给孩子带来提升,但这却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对此,我的收获非常多。阅读,要分为三个层次,read for words,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ideas,要让学生在这三个层次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次赛课过程非常坎坷,但最后自己却收获满满,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样一次机会,也感谢身边的小伙伴,一直为自己建言献策,一直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最后也感谢孩子们,让我对教学更加的热爱,更加的想要去挑战自己,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且行且思的教学

——谢婷婷

\

  为期两周的赛课终于落下帷幕,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在二号报告厅讲完课的一刹那,最清晰的感觉就是极饿和极困。我相信所有的赛课选手在结束赛课时和我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平静、充实。而这种平静充实的感觉源自于整个赛课过程中的一次次“炼狱”以及一次次冲破“炼狱”后的喜悦。充实就是自己内心的获得感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我知道我在进步。现将赛课心得分享一二:

  赛课最痛苦的部分,也就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思考。思考该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思考如何设问才最有效?思考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问题?这个过程是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过程。也正是这样不断思考和探索,让我在整个磨课和备课中不感觉累,因为知道自己不断地在收获。这也是我最喜欢备课的原因。它让我觉得上课不是一件机械重复的事情,而是在呈现自己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成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组的同事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想法,让我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他们给与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学会了在以后的备课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是我学到的重要东西。

  在磨课过程中,因为去不同的班级试讲,最大的困难就是不同班级的班情不同,课堂效果的呈现完全不一样。有的班级思维相当活跃、师生互动强烈,有的班级则完全没有回应。这种情况下,杨老师告诉我,我缺乏的是一种课堂教学智慧。我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充分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本节课的内容又非常需要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引导并最终升华,所以,在课程开始时,就应该根据情况,通过语言渲染或者视频、小故事的讲述,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从思维到感情方面紧跟老师。所以,课堂教学智慧仍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不断尝试,积累经验。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我仍然在关注“史料教学”的问题,并不断咨询和听取其他同事和前辈对于史料教学的见解和在本节课中的应用。我们常说“论从史出”,历史结论的得出是要有理有据的,所以历史是最讲求证据的学科。论从史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最常见的手法就是通过若干则史料在幻灯片上呈现出来提问学生,最终以总结形式出示结论。这种论从史出的教学“形式”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扪心自问,九成以上的教师应该是先从结论出发,根据结论,去寻找与之相符的史料,各种民科、各种大家言论纷繁呈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论从史出,也不是史料教学的真正核心。要做到真正的论从史出教学,首先要清楚历史是没有定论的,所以不同的史料是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只要史料是经得起考证的。而我们的中学历史学科也并非以告诉学生历史结论为目的,我们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对于不同的史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在分析史料这个过程中,他的方法正确,方式得当,我们甚至应该鼓励他们去寻求属于他们的历史(自己解读出来的历史)。所以论从史出的工作应该由学生来完成,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鉴别的挑选史料,并排列好这些史料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应该选取那些原典性史料,真正能够反映当时历史情况的史料,而不应该是某些学者的言论。学生既然学习历史课程,我们就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相信学生是能够从这些客观的史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与考试无关,但这是历史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稳定靠管理,发展靠教师。只有教师有源源不断的思考和创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才能永远有生命,我们的校园才会永远有活力。东枫外语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我们渴望发展但不急功近利,我们渴望稳定但不因循守旧,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和坚持。探索教育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