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别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特别关注 >

问题面对面: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学生!

发布:2018-04-18 / 点击:次 / 来源:

       编者按

  在郑外和枫杨的基本教学理念和基本教学框架下,东枫杨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落实和形成,学校提出了“起点恰当的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静思有悟的课堂、达成有效的课堂、价值引领的课堂”五大课堂建设目标,并且还引导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映实际问题,总结效果得失,提出对策建议,鼓励老师“问题面对面”,不求观点有多新颖,但求多思多想多实践。

  本期是东枫杨老师关于“课堂教学起点问题”部分讨论内容的摘录。

\


张英华(语文老师):

教学起点在于对学生的疑惑有清晰的认知
\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

  如果老师不了解学生,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地、按部就班地按教案讲课,可能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公明仪琴弹的再好,因为他没顾及到牛的需求所以最终牛置之不理。

  我讲《孙权劝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从字音,句意,赏析三方面出发。先看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再看课文中有没有不认识的或者拿不准音的字,自行查找工具书解决;再结合课下注释中对关键词的理解通读大意,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标上着重号,暂且放置一旁,留待同学交流解疑或课堂老师释疑;最后再从整体上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充分预习过之后,把疑惑反馈给小组长,再由组长反馈给我,我在讲课之前就清晰地明了学生有哪些困惑,备课的时候就有侧重,讲起课来目标明确,达成效果也会好。

  再比如学生普遍反映“卿言多务,孰若孤”“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几句翻译的时候不够通畅,还有不明白为什么鲁肃敬重吕蒙和其结为朋友,却拜吕蒙的母亲。

  因为备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有个清晰的认知,这样我就把翻译重点句子,了解重要常识定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讲课极有针对性,收效也很好。


齐景佳(语文老师):

以缩小学生差距来确定教学起点

  对于学校教学而言,是群体学习,既然是群体,就意味着存在差异性,若能在教学开始即了解学生程度,又能缩小学生差距,来确定教学起点,那对课堂教学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缩小学生差距?我的做法是:在为学生布置预习练习时做到具体精准。

  比如,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供具体知识点,并稍作浅层练习,以图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留下初步印象,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并且可以警醒部分学生的重点意识,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有难点突破意识,可采用的方式有以旧带新。

  比如预习《纪念白求恩》时,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阅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谈谈感受。”

  这样的问题的确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是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之后,收获甚小,重点不突出,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热闹而已。

  然而在学习朱自清先生《春》一文时,我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会赏析句子并加以运用。”因而在预习这篇文章时,我布置的练习任务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一个事物喻体来形容另一个事物(本体),好处是把本体描摹得更为生动形象。你能找出文中主要的比喻句吗?请至少举出三个例句,并说出比喻的作用。”

  这样的预习任务首先让全体同学明确“比喻是什么”,对基本知识做一个了解,让一些程度差的同学不至于掉队,接着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比喻作用的赏析不懂如何运用,这便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在真实课堂中又出现学生在找比喻句时,错将“比喻、比拟”两个概念弄混,因而“区分比喻、比拟”又成了教学的难点。


王腾飞(数学老师):

学生知识掌握的起点即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

  对课堂起点的认识会让我们知道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从而让我们知道什么讲、什么不讲、什么细讲、什么略讲。所以我们上课之前了解学生的起点还是很重要的。

  对于学生的起点我认为可以从新授课和习题课两个课型来分别说:

  新授课(或复习课):上新授课之前知道学生在小学或者之前学过的内容,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学过、哪些没有学过,并找到知识的衔接点,重要的知识点有必要的可以简单复习,再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程度,能够预测出学生在哪里可能又不会的情况,从而进行重点讲解。

  习题课:对于上习题课也应该做到有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精讲精练。在习题课上课之前应该通过作业批改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从而有重点的讲解。

  通过对学生的起点的了解,做到“三讲、三不讲”: 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或小组讨论能解决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赵俊萍(英语老师):

教学起点的确定要考虑讲授内容有多少是有用的

  每堂课的目标不在于你扩展了多少东西,讲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你扩展的东西有多少是有用的,有多少被学生掌握。

  这又涉及到了你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是否合理,你计划让学生这节课掌握多少知识点,学会哪些东西,以前你如何检测学生是否达成了这些目标,这些都应该在备课时考虑清楚。

  比如我讲祈使句的时候,我注重将其和V-ing做主语以及to do不定式做目的状语三个进行对比,并且在V-ing做主语上耗费了一定的时间,讲了两三遍,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班上仍然有4/1的学生掌握不到位,为此我非常的苦恼。

  但是有一次我翻看教学大纲时发现V-ing做主语并不是中招考察的重点,而to do 不定式做目的状语是中招考查的重中之重。这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启发作用,在我的课堂检测当中,我会更加注重to do不定式的考察,V-ing则会处于次要位置。

  这不仅精简了我的教学,使我的教学更有效,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李梦雨(英语老师):

确定教学起点时要清楚对学生的哪方面能力进行考察
\

  在备课时,除了知识点的讲解外,要清楚这一课时着重对学生的哪方面能力进行考察。

  以新剑桥为例,一个单元分别从阅读、听力、知识、写作、口语等方面对学生能力进行考察,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应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如对听力考察可采用问题回答,表格填写和挖空练习,不仅仅针对于考试的单一题型,而是旨在从长远角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在这一点上,除了钻研教材与教辅,我们还应了解学生。

  如某一单元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否陌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存在一定的难度,是否能激发起其兴趣,或者学生对于某一话题是否会过于兴奋而滔滔不绝,都应提前做好预测。

  有了预测,才能在学生对某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抓耳挠腮找不到答案之时给予鼓励,而不是责怪学生默不作声;有了预测,才能在剖析某一学生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前用相关更加有吸引力的话题导入,激发兴趣;有了预测,才能在学生对于某话题过于兴奋滔滔不绝前加以调控,使课堂恢复有效的状态。


专家论点

周 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让课堂教学从起点启航

  教学的起点都是学生,而不是知识。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起点是学生,知识是工具,终点是学生因为掌握知识而变得更加的完善。但是,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目标成了起点,学生成了工具,终点是知识被学生掌握了所以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需要内涵,也需要深刻,但课堂教学的起点往往是外延与肤浅。我们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但如果一开始上课就讲学科知识,学生肯定认为你是一个学究,而不是一位老师。

  因此,课堂教学的起点,一定是学生的感受,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感受置之不理,他也会同样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置若罔闻。

  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但如果一上课就给学生演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一上课就和学生操练思维游戏,我想那些知识结构并不完整,思维水平并不高的学生自动地退出课堂教学。

  对于这些深刻的东西,似乎并不能直接塞给学生,而是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表现为什么,自己的思维水平不高又表现为什么。

  老师们普遍反映,与过高的教学目标相比,今天的学生知识基础太差;可是,学生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呢?老师们又是否意识到究竟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学生们根本就不觉得自己的知识基础差,他就不会努力去弥补和夯实;如果老师们不知道学生知识基础差到什么程度,老师就无从判断是应该先弥知识基础,还是可以利用新的教学目标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起跑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输与赢的事,而是一定要找准起点,要是起点找错了,整个过程跑得快了还是慢了,都将毫无意义。

  最重要的是,究竟这个起跑的点应该定在哪里?很遗憾的是,起点往往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它比我们希望的起点更低;起点也往往不是在我们的预期范围之内,总是站在我们预期范围之外,等着我们用智慧去发现它和重视它,毕竟没有它就没有后面的课堂教学之旅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