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别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特别关注 >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位青年教师的心声

发布:2021-11-23 / 点击:次 / 来源:

\

  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中“减”其实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和策略,是通过减的手段实现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减的是应该是无效负担,而不是放弃努力和成长。

  能否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只有知道怎样增效的人,才有资格谈减负。

  我校开展一系列落实“双减”政策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讨论,让我们来听一听青年教师代表张健在全体教工会上进行的主题发言:

\

  “双减”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的表现为:学生的作业负担重、缺乏完善管理体制以及部分教育机构超前超标培训、培训项目收费高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神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政策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由“量”转到“质”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双减”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

摆正心态,紧跟教育发展潮流

\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并理解“双减”政策,明确“减什么”和“如何减”,同时也应意识到减轻作业负担并不等于降低学业标准,“减”是为了“增”,教育教学在盯住学生学业水平提升的同时,更要应以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成长为培养目标。

抓牢“课堂教学质量”

\

  其一、紧密联系学科教研组,做好集体备课。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并落实在集体备课中。研究学情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让学生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结合学情进行分层备课,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教师通过备课中的课标和教材的研究还要明确应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备课中要明确什么地方是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升点,这些地方应该慢下来让学生参与和消化。

  其二、组织深度学习,落实“思悟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老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仅仅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研究、落实我校一直倡导“思悟课堂”的课堂理念,以学生的“领悟”为目标,以“以思论教”为理念,以“突思促悟”为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核心素养。

  其三、在作业布置、设计以及学生评价方面下功夫。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老师可在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总结或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结合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设计。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最后我们还要引导家长避免单纯的成绩评价,树立“多元评价”理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和指导。

  第三、紧跟学校政策,落实东枫减负增效方案。

  我校早在2019年11月就出台了“关于减轻学生无效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相关规定”,这足以说明我校关于落实“双减”政策方面的前瞻性。为了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已经制定了详尽的减负计划,致力于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之下提升效率。作为教师更要加强学习,端正认识,尤其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将学校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我们应当不断反思总结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组内有经验的教师们沟通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我们要发挥“能干、肯干、多干、干好”的郑外四干精神,以身作则,实现个人突破。

  “双减”必将是贯穿于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深耕细作,更新理念,扎实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创新思维的引路人。